第二十七屆歐洲視知覺會議

參與會議心得

 

周蔚倫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

 

 

 


參加會議經過

歐洲視知覺會議(European Conference on Visual Perception; ECVP)為一年一度國際性視知覺科學界的盛會,每年暑假於歐洲不同城市舉辦,兩年前我曾參與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舉辦的第二十五屆歐洲視知覺會議,今年的舉辦地點則為有「東歐巴黎」及「多瑙河明珠」之美名的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Budapest),會場位於多瑙河畔自由橋旁的布達佩斯經濟大學(Budapest University of Economic Science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於八月二十二日到八月二十六日為期五天的議程中,大會共安排了170場演講以及402篇壁報展出,退稿率約為12 %,我和葉素玲老師共同發表了兩篇作品,我為第一作者的壁報作品被安排在25日的「注意力」主題中;葉素玲老師為第一作者的壁報作品被安排在26日的「文字與閱讀」主題中,作品摘要分別發表於Perception (suppl.), 33, 121d. Perception (suppl.), 33, 151b.

本會議雖然名為「歐洲」視知覺會議,實則可見世界各國的研究者共襄盛舉,以美洲為例,今年美國共有104篇論文參與,加拿大共有19篇論文參與;以亞洲為例,今年日本共有48篇論文參與;韓國與台灣各有七篇論文參與。與會的七篇台灣代表論文中,有六篇由台灣大學葉素玲老師帶領的實驗室所發表,一篇為交通大學陳一平老師及其學生所發表。葉素玲老師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國際會議,增進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學生代表台灣的榮譽心,並且以身作則提供給學生在國際會議中應有態度及表現之楷模。身為葉老師所領導的實驗室一員,我深刻感謝並且珍惜。

會議的進行主要在布達佩斯經濟大學一樓的主廳(Main Hall)及兩個階梯式側廳(Hall 1Hall 2),這三個場地各可容納近三百人。除了在主廳進行的開幕式、匈牙利視覺科學家專題、開幕演講及每日壁報展示、解說外,議程分兩軌同時於兩個側廳進行,只能擇一參加。由於有兩年前英國開會的經驗,我深感抉擇的困難(要放棄任何一廳的演講,都覺得很可惜),因而此次會議啟程前,特別將公佈於網頁上的演說摘要一一讀過並挑選,自己計畫了一張「跑場表」,讓我免於當下猶豫不決的困境,會議期間,就靠著這張「跑場表」順利趕場。會議演講分為兩種,一種為專題研討會(Symposium),由大會定出主題,每個主題邀請四到七位該領域中的專家組成一場研討會,由每年大會所訂定的主題,可窺見視知覺科學領域當代的研究主軸,今年規劃了六個主題:一、How studies of visual development can constrain models of adult vision? 二、Space, Time, and the Visual Control of Action 三、Functional brain imaging of form and motion perception 四、Is natural color constancy retinal cortical? 五、Taking a second shot: Processing object shape, features, and identity across multiple eye fixations 六、How to understand visual cortex?。由於兩兩同時進行,我選擇其中較有興趣或較相關的二、四、五場參與。另一種演講為投稿口頭演說,獲選者被安排於相關主題下發表,今年共有26場,每場約五位演講者。

壁報則依主題分四天展出,展出時間為一整天,解說時間為早上(雙號壁報)或下午(單號壁報)兩場演講中間的一個半小時,由於珍惜與各地學者交流的機會,我們不分單雙號,只要是壁報展出的那天,不論早上或下午的Posters & Coffee Break都站在壁報旁講解。25號我的壁報展出那天,我約略講解了十五、十六回,對象有來自各國家的研究生和老師,包括德國、新加坡、荷蘭、日本、以色列、中國、義大利、塞爾維亞等等國家,由於緊張加上要壓過會場其他人聲,講解、討論完後我的聲音都啞了,但是分享的感覺非常滿足。以下簡單紀錄一些互動:

M. Wagner是一位以色列男士,服務於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從事人因工程研究,事實上他對我的壁報主題 (物體為基礎之回向抑制現象) 並不熟悉,也並沒有提供具體建議或想法,但因他是第一位走向我的壁報並認真聆聽我解說的人,所以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我直覺地想到:希伯來文是由右至左閱讀的,因為他們獨特的文字系統,提供給知覺研究者驗證一些理論假設的機會(例如以left-to-right reading habit來解釋一些知覺現象的理論,若由希伯來文使用者進行實驗,應該預期與英文或中文使用者有相反的結果),我特地向他要了聯絡方式,雖然研究領域大大不同,合作的機會並不大,但總是保留一個機會。

另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以R. van Lier為首的一群荷蘭學生,我用「為首」和「一群」兩個詞並非誇張,他們高頭大馬至少五、六個人站在我壁報前,而且一開口就知道是熟悉這個領域的人,頓時間讓我壓力劇增,我簡介還沒說完就七嘴八舌問了幾個可能的混淆變項,我暗地裡猜想他們會不會是J. Theeuwes (我文章審稿者之一,目前任教於荷蘭)的學生,事實上起頭時他們問問題的態度讓我有些不舒服,感到咄咄逼人,但是一旦接受我的解釋,他們滿意的表情隨即掛在臉上。最讓我感受到作品被思考的感動,是因R. van Lier在離開我的壁報約半個小時後,突然又靈機一動似的回過頭來找我問了一個問題。與R. van Lier的互動除了讓我感受到自己作品被別人認真思考的感動外,他也示範了一種研究者不可缺少的針對問題作討論的熱情。(註,後來我查到R. van Lier並非就讀於J. Theeuwes任教的學校)

K. SuzukiT. Kimura一起來看我的壁報Suzuki居然記得我們在兩年前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舉辦的歐洲視知覺會議上見過面當年我去看他的壁報此話一出即使我們當年的對話時間可能只有十分鐘但卻讓我覺得非常親切。Suzuki研究圖像和影片的知覺,已連續三年於歐洲視知覺會議上發表系列研究。Kimura的研究相當有趣,有別於一般心理物理實驗僅需電腦、鍵盤和小小的暗房,Kimura的研究需要數十公尺大空間以及能控制前進後退速度的受試者座椅,這些實驗設備及器材由合作的日本汽車公司研發單位所提供,談及此,讓我想到曾與任職於某台灣汽車公司設計部門的友人談及人因工程設計的話題,得知就該公司而言,所謂的設計仍僅著重於材料本身的變化,並不就人機互動方面做研究(若非依照慣例安排,則是找幾個工程師試試後就決定),相較於日本公司投資於看似近期內不會有回報的知覺研究,相當令我羨幕日本研究者的資源,並期待台灣的業界能逐漸投資於學術研究。

H. Strasburger 是一位每年開會都會與我們實驗室有所接觸的德國學者,今年他非常有耐心地仔細聆聽我們實驗室的六篇研究,並給予建議,堪稱本屆ECVP最佳台灣之友!當他看到我的壁報時,對我的實驗刺激感到興趣,我的實驗刺激是一個正立的三角形重疊在一個倒立的三角形上,呈現一個大衛之星的圖樣,Hans表情有些俏皮神秘地問我知不知道這符號代表的意義,我當時只知道這是以色列國王大衛王的象徵符號,對於Hans接下來對這個符號的閒談我並沒有搭腔,因為當時的我正急切地想將研究介紹給他,只是禮貌性地草草結束Hans對於這個符號的閒談。回國後不久,我閱讀了暢銷世界的Dan Brown所寫的《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才恍然大悟Hans所言為何,令我發出一個遲到一個月的會心一笑(欲知關於大衛之星符號的詳情,請參閱《達文西密碼》第104105)

前來看我的壁報的華人學者有任教於UCLAZ. Liu、任教於新加坡大學的F. K. Chua任教於英國赫爾(Hull)大學的C. H. Liu以及目前在德國做研究的Z. H. Shi。雖然在異地見到華人格外親切,但基於尊重國際會議所使用的語言,以及考量穿梭於各壁報間的各國學者,英文仍為我們和與會華人間的溝通語言,討論學術議題時尤其需要如此。

Zili Liu是一場主題為知覺組織(perceptual organization)口頭演說場次的主持人,他於其中發表了一篇支持「既有知識會影響三度空間距離判斷」的有趣研究,巧妙地結合生物運動(biological motion)知覺與深度知覺,利用「手腕到手肘」距離固定、「手腕到髖骨」距離隨機的既有知識,發現前者會干擾、後者會促進受試者對實際三度空間距離的判斷。Zili Liu演說才結束,剛好開始會場外的壁報時間,劉老師仔細聽完我的報告,並表示了對於實驗中時間操弄的選擇感到好奇。

C. H. Liu (劉長虹老師) 則是前一天我看他的壁報時認識的,他的研究也很有趣,支持「臉孔辨識能力在『訓練階段與測試階段提供相同訊息量』時達到最佳,換句話說,訓練時給予受試者看只有二維空間訊息的臉孔,測試時提供更豐富的三度空間線索,反而會損害其臉孔辨識能力。劉長虹老師隔天來看我的壁報,並詢問我的實驗刺激是否涉及深度表徵的問題,於是我與其分享並討論了另一個未發表的相關實驗。

Z. H. Shi (Strongway)在開會第二天便主動與我們打招呼他的研究尤其新鮮特別。會議結束回到台灣後,我收到Strongway的問候信,並隨e-mail附上其壁報的pdf全文影像,他即將要完成文章,歡迎我給他關於研究的建議。

 

與會心得

感謝教育部提供機票部分金額補助,本次參與於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辦的第二十七屆歐洲視知覺會議愉快且豐富的經驗,將在我的學術路程中記上美麗的一筆。

 

建議

 

攜回資料名稱與內容

Perception. Volume 33, supplement. (27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Visual Perception, Budapest, 22-26, August 2004). ABSTRACTS.

其他

第二十七屆歐洲視知覺會議網址:http://www.ecvp.hu/

此次與會展出之研究成果

Chou, W. L. & Yeh, S. L. (2004). On the condition of object-based IOR for spatially overlapping objects. Perception (suppl.), 33, 121d.

 

Yeh, S. L. & Chou, W. L. (2004). The contrasting demand for Chinese and alphabetic scripts: Automatic “semantic” activation by “phonetic” components i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Perception (suppl.), 33, 151b.

 

 


此次與會照片